|
惊雷丧敌胆 雷乡壮国威---访"石雷之乡"大泽山
|
陈小艳 代桂云 2005-07-30
|
七月的大泽山山清水秀,层峦叠翠,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若不是同车的原平度市博物馆副馆长高瑞吾不时的讲解,很难将眼前这片静谧的土地与60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联系起来。
大泽山横卧于山东半岛东部,雄踞于山东省平度市北境,绵亘324平方公里,大小山头2100多座,是胶东半岛的天然屏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曾于1938年2月和10月两次侵占平度城,进逼大泽山,妄图控制整个胶东。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1940年9月,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0月,中共西海地委在大泽山成立。自此,巍巍大泽山正式成为胶东战略区的重要根据地。
大泽山根据地的建立引起日伪军的极度仇恨,他们在大泽山周围设立了20余个据点,对根据地进行反复"拉网扫荡"。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中共平度地方史》记载:八年间,日军在平度残杀无辜百姓2000余人,烧毁民房12000余间,抓劳工万余人,强暴妇女数百人,劫掠财产不计其数。
为反抗日军的野蛮侵略,大泽山西麓的高家、韭园、南台、北台、所里头5个村庄组成了"高家民兵联防"。他们在西海县、区武委会的领导下,开始使用地雷打击敌人。1941年,高家民兵联防在高家村西叉道口、韭园村西蛤蟆湾埋设了3颗地雷,炸死炸伤多名进山"扫荡"的日军。但由于日寇封锁,地雷运不进来,且埋在地里的地雷也经常被日军的探雷器探出来。为应对这种形势,世代以打石为生的村民们就地取材,开始制造石雷。高家村石匠高方和于1941年造出了第一个石雷,并爆炸成功。之后各村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大泽山区掀起了一股造石雷热潮。同年秋天,日伪军进山"扫荡",民兵们在高家村西北河滩里布下了石雷阵。日军的探雷器失去作用,结果50余名日伪军被炸死炸伤,石雷首次使用获得成功。 |
大泽山民兵发明的石雷,不仅在保卫大泽山根据地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整个胶东抗日战争中产生了广泛影响。1943年春,在我军西海武委会的组织下,胶东各县区抽调人员到大泽山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了制造和埋设石雷的技术。同年,海阳县武委会向各区介绍了大泽山石雷战的经验,传授了制造和埋雷的方法,石雷开始在海阳大显神威。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事迹为素材拍摄了电影《地雷战》,让石雷举世闻名。石雷的发源地---大泽山被誉为"石雷之乡",而创造了"石雷战"这一抗日战争史上伟大创举的高家民兵联防,也于1943年被胶东军区授予"铜墙铁壁的高家民兵联防"光荣称号。
高瑞吾的老家就是高家村,尽管自己没有亲身经历6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但对当年的战争状况却了如指掌。他说,大泽山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中胶东的中流砥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石雷的发明和石雷战的广泛运用。这也生动地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著名论断。在高瑞吾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现年82岁的老民兵高方岳老人。当年造出第一个石雷的高方和就是他的堂兄。日军进攻大泽山的时候,高大爷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但已经开始和大人一起与敌人作战了。后来他学会了造石雷,有一次把一个石雷埋在葡萄架下,炸死了一个"扫荡"的日本兵。最让高大爷难忘的是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在一次埋雷的过程中,他和几个民兵被日军抓住了。在被扣押的两天一宿内,多次遭日军毒打。后来他们中的一个民兵被日军活埋了,其他人被我军成功营救出来。日本投降后,高大爷跟随解放军踏上了新的战斗征程,先后参加了淮海和渡江等战役,直到1949年8月才返回高家村居住。当记者问起老人都得过什么荣誉时,老人慢慢地卷起一支纸烟,轻轻地说:"不记得了。"
老人淡忘了荣誉,但人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1968年,山东省在大泽山下高家村石雷战遗址上建立了"高家民兵联防抗日斗争史展览馆"。1995年,平度市又在当年石雷战遗址上新建了"平度抗日斗争纪念馆",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了馆名。1977年,高家民兵联防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纪念馆和石雷战遗址被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教育基地,向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除了报警钟、石雷爆炸场地和部分掩体外,今日的大泽山已找不到任何当年战争的痕迹。充满创造精神的大泽山人民,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洒满先烈热血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 |